听新闻
放大镜
玲珑镂鸡子 宛转彩毬花
2024-11-26 16:31:00  来源:检察日报

  鸡蛋自古以来便深受人们喜爱。不过,对于吃鸡蛋,有些古人却颇为纠结。因为鸡蛋可以孵化小鸡,所以对古代的佛教徒来说,吃鸡蛋意味着杀生。历史上,有许多将吃鸡蛋与因果报应联系起来的故事。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忌嘴。东汉张衡的《南都赋》中有这样的句子——“春卵夏笋,秋韭冬菁”,认为春天的鸡蛋是时令佳肴。鸡蛋在古代是很常见的食材,应该也不算特别贵重。而且,许多地区都有正月初一吃鸡蛋的食俗。比如晋代的《风土记》中记载了江苏宜兴的民俗风情,其中就说:“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练形是指修炼形体,意思是正月初一吃一个鸡蛋对身体大有裨益。《荆楚岁时记》中也记载过当时荆楚地区正月初一也得吃鸡蛋。然而,“梁有天下,不食荤,荆自此不复食鸡子”,因为南梁的开国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所以就不准人们再吃鸡蛋了。

  不过,梁武帝晚年还是破了戒。《资治通鉴》载:“上常蔬食,及围城日久,上厨蔬茹皆绝,乃食鸡子。”原来,那时的大臣侯景利用皇室之间的矛盾发动叛乱,叛军攻进建康城,包围了宫城。梁武帝平时只吃蔬菜,可被困在宫里的时间一长,蔬菜都吃光了,没有办法,只能吃鸡蛋。梁武帝的儿子萧纶便趁着两军使者谈判的间隙送了几百个鸡蛋进宫,梁武帝一边亲手料理鸡蛋,一边哽咽落泪。

  为了解决吃鸡蛋和杀生之间的矛盾,古代的吃货们想出了新办法:培育未受精的“谷产鸡子”。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就记载过这种鸡蛋的生产方法:“别取雌鸡,勿令与雄相杂。”就是雌鸡与雄鸡分开养,多给雌鸡喂谷子增加鸡蛋产量,所以叫“谷产鸡子”。最后,贾思勰还强调:“一鸡生百余卵,不雏,并食之无咎。”因为未受精的鸡蛋孵不出小鸡,吃了也就不算破戒了。

  《曾子·任贤》中记载过一个故事,说的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对卫国国君说:“您手下的苟变是个能当将军的人才啊,您可以重用他。”卫君却为难地说:“我知道他有才干,但他工作作风有问题,我以前让他到地方上任职,他却在工作时白吃了人家两个鸡蛋。”子思劝道:“圣人选贤任能,就像能工巧匠选用木料一样,取其长处,舍其短处啊。如今您身处乱世,却因为两个鸡蛋而舍弃保家卫国的大将,这是因小失大,这种话都不能传出去。”卫君听了之后心服口服,于是重新任用了苟变。

  在古代,还有一种“雕卵”的传统,其成形于春秋战国时期甚至更早。这种“雕”不一定是雕刻,也可以是在蛋壳上绘制图案。到了南北朝和唐朝,“镂鸡子”成了寒食节的一种特定风俗,比如南朝时的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摘录:“雕卵,然后瀹之,所以发积藏,散万物。”雕绘鸡蛋再煮熟食用,寓意着万物在经历寒冬的积藏后开始复苏了。

  “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还有《镂鸡子》诗,说唐时将鸡蛋刻成各种人脸的样子,还要上彩,“刻花争脸态,写月竞眉新”。白居易的《和春深》之十六诗写道:“何处春深好,春深寒食家。玲珑镂鸡子,宛转彩毬花。”元稹的《寒食夜》诗,也提到雕卵:“红染桃花雪压梨,玲珑鸡子斗赢时。”从诗中看出,雕卵还要在一起斗试,要比比看谁镂的鸡子最美。

  古人都怎么吃鸡蛋呢?古代流行韭菜和鸡蛋搭配着吃。《礼记》上提到“庶人春荐韭以卵”,这是因为先秦时生产力水平较低,庶人受限于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所以在春天便用韭菜和鸡蛋祭祀祖先。但那时的韭菜和鸡蛋搭配在一起,应该也是类似于韭菜鸡蛋羹或者是韭菜蛋花汤的形式。

  《世说新语》里也记载了一个吃鸡蛋的故事,说晋代大臣王述有一回吃鸡蛋,先用筷子戳,没戳中,于是生气地将鸡蛋丢到地上。蛋竟然还滚动不停,于是,王述便下床用屐齿踏蛋,又没踏住。王述非常恼怒,就抓起蛋塞进嘴里咬碎了又吐出来。这一系列的操作说明,王述吃的应该是圆溜溜的熟鸡蛋。

  至于炒鸡蛋,则第一次出现在南北朝时的《齐民要术》里,其中有“炒鸡子法”:“打破,著铜铛中,搅令黄白相杂。”就是把鸡蛋打入铜铛中搅拌均匀,再依次加入葱花、盐、豆豉、麻油等调料把鸡蛋炒熟。南北朝时导热较快的铜铛已经出现,这使得炒鸡蛋成为可能。《齐民要术》里还有一道水煮鸡蛋:“打破,泻沸汤中,浮出,即掠取,生熟正得,即加盐醋也。”把鸡蛋打破倒入沸汤中,滚熟了之后捞起来佐以盐醋享用。

  明朝中叶的美食家宋诩在《宋氏养生部》中记载了一种鸡蛋面:“取鸡子同水,调混黄白,和面,轴开薄用,折而切如细缕。”用鸡蛋和面,擀开之后折起来切成细长条状,便成了鸡蛋面。此外还有鸡蛋馄饨皮,也是用鸡蛋和面擀平,只不过是切成小方片用来包裹馅料,最后再折成兜状。

  清朝人李化楠在《醒园录》里记载了一些鸡蛋吃法,比如做猪油丸时要先将猪板油切细,然后加入鸡蛋黄、绿豆粉,再与酱油、酒调匀,之后捏丸下沸水中滚熟。在制作虾羹时,则将鲜虾剥去头、尾、足、壳,取肉切成薄片,之后加入鸡蛋等佐料以及豆油、酒调匀,最后按照一系列的流程熬制成羹。

  其实,鸡蛋的用处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鸡蛋中所包含的小小宇宙至今仍然是胚胎学家们的小型试验场。有一本书叫《鸡征服世界》,书中描述,在17世纪的英国伦敦,科学家威廉·哈维通过鸡蛋来了解何为血液循环,并用鸡蛋来追溯现代人所知的神经系统的踪迹。而此时在意大利的博洛尼亚,马尔切洛·马尔皮吉使用当时新发明的显微镜,通过对鸡的解剖,向人们描述了毛细血管等关键器官。三个世纪之后的1931年,科学家们开始在已受精鸡蛋中培育病毒,为第一支高性价比的疫苗的诞生铺平道路,与流行性腮腺炎、水痘、天花、黄热病、斑疹伤寒,以及落基山斑疹热展开斗争,并最终制服流感……

  据说乾隆皇帝也喜欢吃鸡蛋,但他咀嚼时还发出了灵魂拷问:“无鸡卵不生,无卵鸡不成。循环谁为始,倩彼鸡卵评。”(《鸡卵》)这世上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这个问题不仅皇帝被难住了,我们也被难住了。

  编辑:刘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