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一场文学的盛宴
2024-12-30 11:09:00  来源:检察日报

  高铁在无边的夜色里裹着冬日的寒气,一路向南又向东,穿行在山区、湿地、河汊、平原,急切地赶路。我静静地坐在山西长治至福建霞浦的高铁上,沿途城镇的灯光从眼前一闪而过,或明或暗,或近或远,或高或低,但都没有留下任何印记。我在为一场久盼的文学笔会而日行千里,星夜奔赴。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文学与我的人生深度捆绑的这40多年的点滴和细节。

  我想起了上世纪80年代读初中时,被语文老师“逼着”“骂着”“打着”写日记的情形。没想到当初最不情愿的事,却坚持了40多年,每天不间断。而这些或长或短、或系列或单篇的文字记载,为我走向文学之路提供了最为丰厚的“文字矿藏”!更令我没有想到的是,通过写日记练就的文笔,会成为日后立业谋生的手段。每次翻看被各类报刊刊登的文学作品剪辑时,总会给自己带来莫大的心灵慰藉与精神快感!人生何以解忧,何以快慰?唯有文学耳!

  这些年,自己总是坚持写、持续写,“写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2006年2月,当自己从发表的散文、杂文、纪实文学作品中,择选20余万字,交由作家出版社结集出版《冷眼观潮》一书时,我没想到会成为全省检察系统第一个出版文学作品集的干警!2016年1月,当完成注册“萧冰影像”公众号时,没想到8年间,我会相继创作60余篇近30万字的散文、随笔,成为全省检察系统在《检察日报》发表文学作品最多的干警之一!2020年10月,当我被批准加入山西省作家协会时,没想到自己是全省检察系统第一个成为省级作家协会会员的干警……

  我时常在想,为什么会在从事检察工作的业余或同时,深度喜好文字撰写和文学创作?是生存之需?性情使然?还是源自骨子里先天的热爱?至今都无法说清。但我很清楚,文学于我而言,是一种“瘾”一样的无形存在,只有不断地阅读、撰写、创作,自己才会沉浸、兴奋、快慰,才会带来安享生命之美的绝佳感受!

  晚上8时许,高铁平稳地停在霞浦站。从山西长治-10℃的冬天,一下子来到福建霞浦10℃的冬天,上下20℃左右的温差,还真令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有些不适应。穿着保暖裤和羽绒服的我,低估了霞浦的冬日“热度”。原来,在祖国的东南福建,冬天可以穿着秋装度过!接下来的三天笔会,更令我“热度”满满,始终处于亢奋的状态。原来,检察文学笔会可以这样盛大开启!

  我来自山西省的基层检察院,这些年来,以一个“检察文化人”的视角,深度关注着新时代检察机关正在发生着的深刻变化,用心关注着司法体制改革、检察体制改革中一个个平凡的检察人员的心路历程,关注着他们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中的所思、所想、所盼、所获。我也曾创作出一些检察题材的散文和非虚构作品,有些还获了奖,但相比众多作家、作者,才知这些作品从构思、笔法、语言等方面,还有不小的提升、改进空间。

  加入了第22届全国检察文学笔会微信群才发觉,这众多的诗人当中,有不少人就是全国诗歌界的“大咖”!早些年在大学时,曾疯狂迷恋汪国真的爱情诗,也写了几年“不着调”的所谓现代诗歌,但很快发现自己并不是写诗那块料,就全神贯注地改写散文随笔了。但是,这并没有影响我参加笔会的热情,我认真勾画着每一句“叫板”的诗行,用心琢磨着每一个“爆点”的词语,诗人们用心创作的或长或短的诗篇,对我以“诗的语言”进行散文创作大有裨益。

  这次笔会,是一场文学的盛宴。尽管时间短暂,却让我完全沉浸其中。我不知道,在我的生命里,除了文学,还有什么可以链接我与世界,还有什么可以让我安享孤独,还有什么可以让我在笔墨的舞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诗意与和谐?

  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靠一腔“难凉的热血”和“难灭的激情”来完成的。笔会期间,在“被汉语的灯笼照亮的祖国”诗歌朗诵晚会上,一首首好诗,令我击节叫好!并不年轻的我们,忘记了年龄、忘记了性别、忘记了地域,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一次次将朗诵会推向高潮。我在想:在当前喧嚣的社会,还有多少人会主动远离喧嚣,放弃功利,偏安一隅从事文学创作,为社会的发展进步不断提供记录时代、滋养生命、安放灵魂的精神产品?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无论是否成功,都功德无量。

  “大雪”节令,我坐在霞浦的会议室,在等一场“大雪”节令的雨。下午时分,果然,雨来了。我坐在笔会现场看“雨”,行走在霞浦老街淋“雨”,坐在霞浦茶舍饮茶听“雨”,一场冬日的检察文学“及时雨”,就这样与我不期而遇。

  编辑:刘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