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年前,为了找回一本征粮登记账册,他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叫刘君池,牺牲时只有19岁。
近日,在英雄长眠的地方——重庆市涪陵区李渡街道石龙社区,一片青冈林间,涪陵区检察院检察官和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前来祭扫,一束束黄色、白色的菊花静静地伏在墓碑脚下,寄托着对刘君池烈士无限的哀思。
2022年11月,涪陵区检察院检察官陈雪在浏览网页时,被一篇题为《永不褪色的石碑——向英烈刘君池致敬》的文章所吸引,她立即联系作者刘汉清一问究竟。“我是在编撰刘氏家谱时,无意间发现了刘君池烈士的英雄事迹。”随着刘汉清的讲述,一段尘封73年的英雄故事缓缓展开……
1950年2月12日,刘君池在当地“华中收粮处”担任储纳。当天,他所在粮库突遭土匪袭击,记载群众名录的征粮登记账册不慎丢失。如果征粮登记账册落入匪徒手中,将对老百姓粮食安全造成威胁。为此,已经撤退的刘君池毅然重返粮库,但不幸被匪徒围堵并残忍杀害。1951年,刘君池被涪陵区政府追授为烈士。
据刘汉清介绍,刘君池烈士的墓碑存在碑身破损、管理维护不善等问题。2022年12月,该院对此立案调查。“因长久无人管理,烈士墓几乎淹没在一片杂草之中,墓碑上的字迹也模糊不清。”今年1月3日,在刘汉清和当地村委会的带领下,陈雪来到刘君池烈士墓走访调查,并与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李渡街道共同商讨墓地周围环境清理、碑身修缮等问题。最终,各方一致同意在原址修缮烈士墓,便于今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经过43天的整改重修,烈士墓周边焕然一新:相关设施全部完成水泥硬化,新竖立的黑色大理石墓碑上,一颗闪耀的红星和“烈士刘君池之墓”几个大字显得格外醒目。“目前,刘君池烈士的事迹已经上报,待审批通过后,他的信息将被收录进中华英烈网。”陈雪说。
据介绍,为切实维护英烈名誉、荣誉和尊严,该院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共同建立英雄烈士荣誉保护工作协调机制,联合开展对英烈名誉、荣誉保护督查巡查工作,跟踪回访重点案件的落实整改情况。
“缅怀英烈是最好的红色教育,促进提升全社会的英烈保护意识,检察机关责无旁贷。”涪陵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庄永东介绍,2021年以来,该院已督促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对全区28座零散烈士纪念设施进行修缮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