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陕北,骄阳似火。走进陕西省靖边县,田地里马铃薯、胡萝卜、玉米等蔬菜长势良好。据了解,靖边县现有耕地171万亩,玉米亩产全国第二,年粮食总产量约38.8万吨。农业生产离不开农用地膜,为推动解决农用残膜污染高标准农田的问题,近年来靖边县检察院展开了相关探索。
农用残膜成了“地魔”
农用地膜的使用有利于提高土壤温度和保持土壤水分,但普通农用地膜以聚乙烯和聚氯乙烯为主要成分,属于不可分解塑料,其在耕地中大量残留会影响土壤透气、渗水,阻碍农作物根茎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并严重影响周边生态环境。
“2022年,春耕在即,我们在摸排线索过程中,看到县城通往王渠则镇道路两边的田地里、路边的树木上,到处都是破碎的农用地膜,白花花一片。一阵风刮来,空中也飘着‘白色垃圾’。我们向周边农民了解到,他们对于使用过的农用地膜要么收集在一起焚烧,要么在春耕时直接埋到地里。”靖边县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薛莉莉至今仍清晰记得当时的情景。
了解到该情况后,靖边县检察院迅速对辖区23个乡镇进行了调查走访,发现各乡镇不同程度存在农用残膜不回收、随意丢弃、随意焚烧等情形。2022年3月,靖边县检察院向当地镇政府、县农业农村局和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制发了检察建议。
“2022年4月,我们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怠于履行对农用地膜污染环境监督管理职责公益诉讼案进行了公开听证,邀请了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等参加,确定由靖边县农业农村局制定农用地膜使用、回收的实施方案初稿,明确各责任单位的具体职责,确保回收各个环节的责任落实到位,措施切实可行。”靖边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孙华利说。
紧盯突出问题,明确主体责任
“我们收到检察建议后,发现杨米涧镇、席麻湾镇、王渠则镇三镇确实存在着农用地膜污染问题。”靖边县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站长王宝青表示。
在治理地膜污染过程中,靖边县农业农村局和上述三个乡镇形成合力,共同解决检察建议书中提到的农用地膜污染问题,并就此事向县委、县政府作了专题汇报。不久,靖边县委、县政府拨付专项资金,用于面源污染治理。此外,该县农业农村局在充分征求各乡镇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出台了《靖边县2022年废旧农用地膜回收利用工作方案》,同检察机关一起邀请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查看了农用地膜回收后的再利用情况,督促回收废旧农用地膜269吨,农用地膜清理率达到82%以上。
2023年,靖边县检察院对农用地膜回收利用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发现部分农田仍然存在农用地膜残留。对此,该院向农业农村局制发检察建议,促成党委政府成立废旧农用地膜回收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年终考核。截至目前,靖边县共回收废旧农膜813.61吨,回收率达到了89%(国家标准83%回收率)。
“农用地膜污染问题得到治理,亩产量也有了一定提升,大家都说这个事情做得好。”王渠则镇村民高晓平说。
开展“回头看”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今年,最高检部署开展了“检护民生”专项行动。靖边县检察院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农用地膜污染治理,在该县农业农村局牵头下,共同对15个乡镇的农用地膜残留进行了监测,持续推进靖边农业的绿色发展。
据介绍,该院推动形成政府、企业、镇村、地膜使用者作为废旧农膜回收循环利用工作的主体,搭建四位一体废旧农膜回收再利用体系。该体系由四个系统组成,分别为残膜回收机械购置监测补贴系统、农田废旧农膜回收系统、农田废旧农膜以旧换新置换服务系统、农田废旧农膜处置初加工循环利用系统。
今年5月,榆林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杨军一行深入靖边县废旧地膜回收再利用企业,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确保资金补贴到位,并从源头督促管控地膜回收再利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