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金刚低眉
2021-03-26 20:30:00  来源:检察日报

  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这是一句谚语。金刚圆瞪眼睛,面目威猛可怕;菩萨低眉看人,面貌慈祥善良,比如大发脾气、盛气凌人不如好说好道、善言善语说服规劝更益于解决问题。

  在河南省固始县检察院,有一位“金刚”,他从不怒目,而总是低眉,这是为何?

  “金刚”名叫陈金刚,外界对他的关注,始于去年。

  2020年8月初,河南省检察院政治部在官网上发了一份《关于全省检察机关“学‘两会’、迎‘七一’”书法绘画摄影创作大赛作品评奖情况的通报》,固始县检察院陈金刚荣获书法类一等奖。

  细看获奖名单,信阳市仅此一人。赞叹之余,很多人问:陈金刚是谁?

  1957年2月出生的陈金刚今年已经64岁了,是我院一名普普通通的保安。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之余,他总是埋着头,低眉善目,一笔一画地书写着,好像从不理会外界的喧嚣。

  陈金刚是一个有故事的人。1974年高中毕业后,他到固始李店乡当了三年知青,1976年3月到新疆当兵,1979年3月复员归来后被安排到固始县供销社上班,1987年8月又调到固始县水利局黎集镇水管所,2005年下岗后到固始县检察院担任保安至今。

  变的是位置,不变的是初心。他的初心,就是对书法的热爱。

  外公曾是私塾先生,写得一手好字,陈金刚几岁的时候,外公就教他拿笔的姿势,指导他一笔一画地书写。耳濡目染,他逐渐爱上了书法,书写成为了一种习惯。楷书师从欧阳询,行书临摹王羲之、文征明,他逐渐找到了写字的快乐。

  “那时候家里穷,根本买不起字帖,我就在书店里反复看,用手不停地比划,舍不得离开。”他说。

  到供销社工作后,有了工资,经济稍微宽裕一些,陈金刚报考了无锡书法艺校,取得了函授专科学历。他说,学习的过程,就是完善自我、不断提高的过程,就像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的那样: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他还说,只要勤学苦练,用心感受,就能看见“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美丽景色。

  热爱书法让他收获满满,不仅成为固始县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还加入省书协,并且成为中国老年书画家协会的一员。同时,他的作品多次获奖,全县、全市、全省,甚至在全国的书法大赛中都榜上有名。

  获得第二届全国精品书画大赛金奖、第四届全国老年书画大赛王羲之书画奖成就奖之后,有人邀请他参加商业活动,他总是摆摆手,不予理会。他说:“无色而有图画之灿烂,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对于书法,我就是喜欢,就是爱,修身养性,没有其他目的。”

  记得有一次我向他咨询写好字的秘诀,他跟我分享了一个故事。

  王羲之七世孙智永禅师晚年时,有天正在指导一位小沙弥练字,几位年轻书生慕名来寺谒求大师的墨宝,并请教写字秘诀。智永笑答,赠字不难,但秘诀实无,书生闻言,大失所望。智永便命小沙弥打开后院门,只见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下有一座高高的坟冢。书生们大惑不解,禅师说:“我习书一生,练字磨秃的笔头尽埋于此。”冢前立一石碑,上刻“退笔冢”三字,下有“僧智永立”几个小字,背后还有智永写的一篇墓志铭。书生们看罢,惊愕不已,恍然大悟:任何事要达到巅峰,没有捷径可走,亦无秘诀可言,勤学苦练才是唯一的途径。

  写到这儿,很自然让人想起元代诗人王冕的诗句: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读者都夸赞后两句的精彩,前两句对艺术的执着,往往被人忽略了。

  更让我想到的是“扫地僧”一词。他是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里的人物,一位在少林寺负责打扫藏经阁的僧人,武功深不可测,并具有大智慧。“一个身穿青袍的枯瘦僧人拿着一把扫帚,正在弓身扫地。这僧人年纪不小,稀稀疏疏的几根长须已然全白。”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老人,“一眼便看出鸠摩智用的是逍遥派的小无相功,而逍遥派连名字都少让人知。”“扫地僧精通医道,深明医理,能将慕容博与萧远山起死回生。”

  说陈金刚是我们院里的扫地僧,一点儿也不夸张。

  汪曾祺在《人间草木》里说:“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陈金刚就是如此,沉默是金,无欲则刚,低眉不怒目,独处享清闲,爱我所爱,无怨无悔。

  (作者单位:河南省固始县检察院)

  编辑:刘文林